刘润丨未来2年,普通人面对AI还能做什么?做好选择,摆好姿势
普通人 × 3个选择 提问:如果AI真的已经处在新一轮的爆发前夜,比起继续观望,有没有什么准备和布局,可以今天就做? 王煜全老师在昨天的大会上,针对普通人如何借助AI的势能做到财富增长,专门分享了一系列看法。 第一,投资选择。 如果你偏好稳健,那么当然可以关注AI巨头。 虽然,当巨头成为巨头,通常也意味着很难再翻倍,但像英伟达这样的,除外。 如果你偏好成长,那么还可以分出一些精力去找十年内可能成为下一个巨头的AI公司,去拿百倍甚至千倍的回报。 但要找到之前,需要有耐心。比如,2年内找出苗子,5年内找出优胜。 第二,就业选择。 今天,很多人都在说,一定要加入人工智能行业,因为趋势已经在那儿。 可是,怎么加入? 首先,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,很多业务都是长在平台上的,先尽快加入一个有实力的人工智能平台。 无论那个平台叫百度、阿里、还是字节..... 早点加入,你就能成为一个很早的观察者,更快、更全面地了解到AI应用的企业。 然后,你就能筛选。找到那个你觉得最可能在未来成功的企业,加入它,当它的第一批员工。 运气好的话,退休不但不会延迟,还可能提前。 第三,创业选择。 创业这件事,说复杂很复杂,说简单也很简单。 首先,想清楚你自己是哪个领域的专家,市场需要哪个领域的专家,找到交集里的业务机会。 但是,注意,不能只想业务,还要兼顾流程。 你的企业,有没有形成一个能自进化的闭环?你的业务,进化速度够不够快? 答案是“没有”,“不够”的,在哪个时代都会被淘汰。 投资,就业,创业。 一旦选择做对,努力也才更有意义。 那时,就更不用问案例了——你自己,已经成为案例。 王煜全老师说,这个时代人工智能的技术门槛已经如此之低,基于人工智能的非技术的应用机会也正在诞生。 这种机会一次技术革命只会产生一次。 千万要把握住。 说得真好,可是,能不能再具体一点? 要把握住机会,除了做好选择,普通人具体还能怎么做?
普通人 × 3个姿势 提问:除了做好选择,普通人还能怎么把握未知的机会? 很多人会说,学习,提升认知。 之前和王煜全老师在我的进化者栏目对谈时,他曾分享过一个建议: 掌握人工智能,像学一门语言一样,是要花时间泡的。而年轻人最大的机会在于,有时间去泡,去养成对人工智能的认知。 说得真好。 未来的竞争,是认知的竞争。未来的优势,是认知的优势。 一定要学习。 可是,怎么学? 关于AI的文章我没少刷,也读过一些书,买过一些课,这是不是就够了? 在这次的大会上,王煜全老师,分享了一个学习的关键:抱团。 最早的知识,很多都是先有一个观点,观点被交流,被研究,被论证......最后形成了论文,或形成了书。 等你看到那本书时,知识可能已经很老了。 那怎么办?去上游。 最新的知识,一定在社群的交流里。 你要做的,是找到你热爱的领域,比如人工智能。 然后,混到前沿的社群,积累足够的信用,和社群里的人一起学习,一起交流。 最后,如果这个社群当中有牛人,你也有机会近水楼台先得月。 而这,就会成为你的优势。 抱团,社群化学习和协作,学习更新的知识,更快地刷新认知。 有意思。可是,学什么? AI相关的知识那么多,该从哪学起,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人工智能时代的机会? 作为一位商业顾问,我至少可以肯定一件事:至少,不能猜,不能拍脑袋,不能坐在家中,铁口直断。 所以今年,我陪同问道全球的创业者们一起,去了硅谷。一路拜访的有OpenAI、Google这样的巨头,也有Plug&Play、Q Bay这样的孵化器,还有Traini、Brix这样的创业公司,还有我的老朋友吴军、万维钢等等。 每拜访一站,我都会请教一个核心问题: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拥抱人工智能? 一路问,一路记,收获非常大。回国后,我对着笔记梳理出了一套“拥抱人工智能的十种姿势”,并在我今年的年度演讲里做了分享。 今天,也附在这里,作为一份参考。 首先,关于对AI的认知,如果你想学成“大师级”,得学到这2步:做模型,改范式。 如果没那个必要,你只想学成“职业级”?可以只学到这5步:学原理,懂具身,装模型,训数据,找方案。 但归根结底,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,其实不用太焦虑,先做到这3步,就已经能开始积累对AI的认知: 第一,“看新闻” ChatGPT又更厉害了,马斯克又出大招了,AI短剧都能把白娘子换成黑娘子了...... 我的工作会不会被“取代”?什么专业的人最容易被“替代”?再以后什么人会被“淘汰”?...... 发现了吗? 这么做后,你会得到很多信息,但也会得到很多焦虑。怎么办?行动。 第二,“开始用” 怎么开始用?先装APP。 不用求全,听说过哪个先装哪个。 重点是,尽量亲自动手。从安装,到注册,到在对话框里打下第一句话。 这么做后,你可能会发现它是人工智障,也可能发现它已经成精。 但更重要的是,你对AI的感觉,已经从“观感”,进阶到了“体感”。 解锁之后呢?探索。 第三,“多探索” 怎么叫探索?不停地问自己一件事:这件事,能不能让AI来搞定? 可以是帮你写个报告,可以是帮你画个头像,也可以是帮你写首歌...... 重点是,在这个过程中,你对AI的理解边界,已经被再次拓宽。 AI到底能做什么?不能做什么?你已经有了更扎实和具体的认知。 而扎实和具体,恰恰是迷茫和焦虑的反义词。 看新闻,开始用,多探索。 了解了。可是,我有一个朋友,暂时还没上手过AI,不知道该下什么APP,不知道APP都有什么用,具体又都能怎么用,怎么办? 也没关系。我的商业社群“进化岛”上,有一位岛民,叫甲木,是LangGPT的联合创始人。 关于“普通人应该如何用好AI”,他给出过一套比较完整且好上手回答。 比如,如果是零基础人群,不妨可以从这几款大厂的AI产品先入手体验: “文心一言”、“通义”、“豆包”、“KIMI”、“元宝”。 你可以请它帮你整理会议纪要,写个总结报告,或者做个攻略,翻译个资料,再或者就是好好陪你聊聊天。 再比如,如果想玩点不一样的,你也可以: 用“Suno”或“天工SkyMusic”等帮你写个歌。 用“Midjourney ”或“SD”等帮你画个画。 用“即梦AI”,“可灵AI”,“海螺AI”,“智谱清影”帮你生成个短片。 甚至,用“九章随时问”,“智谱AI”帮你辅导孩子作业。
(本文来源刘润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主题测试文章,只做测试使用。发布者:ADMIN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://hepingjingying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