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点 / 刘润 主笔 / 景九 责编 / 黄静
今天,我们重发一篇过往比较受欢迎的文章《下半年,摆脱焦虑,安放内心》,希望对你有所启发。
以下是这篇重发文章正文。
如果一切顺利,我要祝贺你。如果出了点状况,感到焦虑、压力,那也很正常。毕竟,身处这个变化的时代,很多事,是我们选不了,也决定不了的。但即便如此,我们也不能一直委屈、难受下去。憋着,总不是什么好事。正好,前段时间,刘润进化者直播间邀请到了彭凯平老师。他是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教授,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院长,也是国际文化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,把积极心理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。整整三个多小时,我们聊了很多。关于焦虑,关于压力。以及,怎么办。“焦虑的本质,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”我失业了。我赚的不够多。我的身体不够健康。我不够好看……确实。如果今天过得不好,你肯定很焦虑。但是,如果你今天失业,明天就能去一家更好的公司入职,拿更高的薪水,你还会焦虑吗?其实,焦虑不是你今天过得不好,而是你担心明天过得不好。年轻的男性,相对于中年男性,抑郁焦虑的比例更高。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,肯定又压力更大。年轻男性之所以这么焦虑,就是因为担忧明天,不知道自己未来会怎样。这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,不相信“明天会好”,才是焦虑的本质。原因有很多。比如说,GDP的增速,正在从高速区间,逐渐进入中速区间。增长速度不同,竞争强度就不同。所有人都在想方设法的提升竞争力,卷得越来越厉害。“人比我们想象的,更容易受影响”
彭凯平老师分享了几个很有趣的案例。
在美国读书的时候,他曾帮助自己的老师做过一个研究课题:美国南方白人凶杀案的数量,为什么比北方高2.8倍?美国南方,强调荣誉主义,被欺负之后,一定要报复回去。这一报复,就容易掏枪打人,酿成悲剧。首先,在电脑上制作鱼的动画,比如,一条鱼在前边游,后边有一群鱼靠拢过去。然后,让不同的人来看,并向他们提问:你觉得这条鱼,是开心还是不开心?不同文化背景的人,可能会给出完全不同的答案。中国人可能会觉得,这条鱼比较开心。大家在一起,我们是朋友。而美国人可能会觉得,这条鱼不太开心。自己好好的,为什么要围过来?不同的人看鱼,投射出来的,是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。不光文化、出身能影响人,后天的“角色”,也能影响人。一群完全正常的大学生,通过抛硬币,分成了“囚犯组”和“看守组”。一开始,他们还嘻嘻哈哈。但后来,老师说你得扮演好角色。囚犯乖乖听话,看守要有威严。结果,没过几天,看守就变得特别残忍,打人骂人成了家常便饭。囚犯,则变得特别内向,甚至还有个别自杀倾向。话虽如此。但我怎么觉得,今天我们的很多情绪,来得要比以前更加统一,也更加强烈了?“社会情绪可能变化不大,变化的是情绪感染的方式”
那时候,想要让情绪大起大落,真的有点难。因为,你只能感受得到周围人的情绪,知道他们的情绪状态。但现在,我们有社交媒体。每天,打开APP,无数人的愤怒,恐惧,担忧,焦虑……都会一股脑地涌入脑海。之前,我们有情绪,觉得就是自己有,有那么一会,也就过去了。比如,愤怒。比如,嫉妒。一下子,我变得更愤怒了。甚至在情绪的共鸣中,我的愤怒和嫉妒,都有了几分正义的味道。于是,大悲大喜,一发不可收拾。人也被情绪,深深影响。其实有情绪,是人的常态。从古至今,并不奇怪。只是,它从没有被互联网工具,如此大面积的传播和共鸣过。而一旦大面积传播和共鸣,我们的情绪,就很容易被某件事,某个人,某种情绪,带着跑。一路跑到黑。社会情绪,可能变化不大。真正变化的,可能是情绪感染的方式。所以,你感到焦虑,感到愤怒,感到恐惧,情绪有大起大落,太正常了。不过,这种情况虽然正常,但毕竟会过多消耗我们的精力,不是什么好事。“学习描述自己的情绪,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情绪”
很多人的失控,是因为没有觉察到自己的状态异常。明明都在发狂了,还觉得是一切如常。怎么觉察?你可以观察自己的体征。比如,心跳、呼吸、手心出汗等等。体征异常,情绪就多半异常。彭凯平老师说,凡是能说出来的,基本就知道该怎么做。说不出来的,就不知道该怎么做。情绪,也是一样。当你没办法准确描述情绪时,你就没办法正确地认知自己的情绪状态。比如,沮丧和悲伤。这两种情绪,就是不一样的。沮丧,是因为受到了挫折,而挫折来自于外在。所以,想要摆脱沮丧,需要向外出走,解决问题。而悲伤不一样,悲伤主要是怪自己,我无能,我不行。要摆脱悲伤,就要理顺自己的内心,和自己好好相处。比如,羡慕和嫉妒,也不一样。虽然它们,都是面对更厉害的人的反应,但羡慕,是想要亲近他。嫉妒,是想要远离他,甚至破坏他。又比如,愤怒和恐惧。虽然都是应激反应,但愤怒是战斗,而恐惧是逃跑。说的真好。想了解情绪,先学会描述情绪。怪不得有句话说:当你认为,情绪只有正面和负面的时候,你分辨情绪的颗粒度,就是不够的。感到悲伤,就想办法中和。感到焦虑,就想办法转移。感到愤怒,就想办法发泄。越是聪明的人,往往越懂得如何巧妙地调动情绪的力量,给自己情绪价值。“交不三不四的朋友,上莫名其妙的课,读云山雾罩的书”相信你也认识一些朋友,因为裁员,创业失败,或者因为各种原因,待业在家。之前不喜欢工作,可终于闲下来之后,又不知道做点什么。一开始还出去走走,可后来越来越懒得出门。网上那么多信息,刷来刷去,总觉得这个好像能干,那个好像也能干。可一试,都有这样那样的坑。没什么事情做,起床就越来越晚。渐渐地,作息都颠倒了。遇见这种情况,该怎么办?彭凯平老师的回答,很有意思。交一些“不三不四”的朋友,上一些“莫名其妙”的课,读一些“云山雾罩”的书。交一些“不三不四”的朋友,就是尝试多建立“弱联系”。区别于父母、同事这种强联系。弱联系,就是“萍水相逢的陌生人”。很多创业的点子,新工作的机会,往往都来自于弱联系。对于强联系的亲人朋友来说,你们的工作生活领域,特别相似,所以获得的信息,也大同小异。但通过弱联系,能链接不同圈子的人,了解更多信息。说不定哪一条,和你已有的资源一结合,就能让你看到更多机会。所以,企业家,可以多和科学家交朋友。科学家,又可以多和艺术家交朋友。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不一样、阅历不一样,智慧也不一样。相互碰撞,你就很可能受益无穷。这其实也是美国社会学家格拉诺维特的理论:弱联系带来强力量。那,上“莫名其妙”的课,读“云山雾罩”的书,又是什么?很多人觉得,专业限制就业。比如,学计算机的,怎么能做心理学工作呢?做工程出身的,怎么做得来文案呢?但其实不见得。彭凯平老师说,很多工作,根本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限制。相比于专业,更重要的,是你学习的能力,是你的心态,是你的为人,你的处事。那么,如何培养这种心态和能力呢?多学一些新的知识,发现自己新的技能。程序员,上厨艺课。工程师,上冥想课。学人力资源的,读演员的自我修养。学土木工程的,读母猪的产后护理。到了最后,看上去你掌握了一些“没有用”的知识。但这些知识,一来不一定完全没用,二来也会帮助你建立越来越强大的自我效能感。你会坚信,虽然某样东西你暂时还不会。但只要你认真学、认真做,就一定会做好。尤其是当你想要开始一段事业的时候,这种心态,可能必不可少。彭凯平老师说,对于一位老板来说,有这样8点品质,可能会让他更成功,更快乐。1)热爱。你能否找到一件,真正专心,真正沉浸的事情,以此为生?热爱的力量,是无穷的。毕竟,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乐之者,不如沉浸其中者。2)韧性。马斯克曾经说,创业,就是嚼着玻璃,盯着深渊。创业前几个月的时候,你可能会很兴奋,但随后,一切回归现实,客户没有签约,技术也出了问题,痛苦持续多年。想要坚持下去,必须保持韧性。3)意义。会找意义,就是经常问为什么。经常问“为什么”,和经常问“怎么做”的人,完全不一样。问怎么做的人,做着做着就没劲儿了。经常问为什么的人,才会有更多动力。4)反思。明茨伯格曾经说,学习的最好方式,就是反思,以及从你自己的经验中学习。5)合作。商机往往不来自于某个人的灵感,而来自于互相成全。做生意,是一件系统的事儿,需要很多人来参与、来帮助。所以,优秀的企业家,多半善于合作。6)行动。企业,不是说出来的,而是干出来的。事情,要一件一件做,钱,也要一分一分赚。兵贵神速,机会稍纵即逝。7)宽容。总会有些人,你不喜欢,也总有些事,你看不惯。但很多时候,某些关键人,你又必须得去打交道。做生意,吃亏在所难免。宽容,才是长久之道。8)谨慎。很多人说撑死胆大的,饿死胆小的。但现在,我们从增量时代走到了存量时代,各种制度都很健全,懂得做事谨慎,保护自己,才能走的更远。彭凯平老师说,一个非常重要的心法,是把被动变主动。怎么管理呢?方法有很多。比如,深呼吸。比如,试着微笑。比如,试着闻一闻香味。又比如,抚摸身体,就像膻中穴,在中医看来这是情绪郁结的地方。行动起来,让自己开心起来。晒太阳,骑车。多说一些积极的话,多欣赏,多关心,少批评,少挑剔。怎么体会?一切喜欢做的事情,都不要着急,慢慢体会。喜欢喝茶,就可以慢慢品味几分钟。喜欢旅行,就在喜欢的景色里,多坐一会,欣赏一下。喜欢某个人,就多和他聊聊天。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,积累起来,生命中快乐的时间,才会越来越多。但很多时候,快乐和幸福,并不是自己插着翅膀飞来的,而是你主动追求来的。所以,掌握主动,而不是被动。专注创造幸福,而不是减轻痛苦。多想想未来怎么样,而不是讲过去怎么样。*文章为彭凯平独立观点,仅供参考。
(本文来源刘润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主题测试文章,只做测试使用。发布者:ADMIN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://hepingjingying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