腾讯核心创始人张志东:互联网产品做好很难,但老化却是很容易
钛媒体注:腾讯前CTO张志东在近期举行的混沌创业营和腾讯学院的产品研讨会上,针对“产品或是公司在获得成功之后,容易老化”的问题进行了演讲,而且对于如何制止老化,什么样的公司文化、人才构成、企业的成长进行了一番剖析。
“好产品是在一个历史时期,比较优雅地解决一个社会的痛点”,对于好产品,张志东给出了本身的定义,在他看来,做一个好产品很难,但开始偏离或者老化,却是很容易。
好比:企业自我中心的膨胀,会让企业的欲求替代了用户真正的需求;当一个产品的增长,一个团队的兴奋仅仅来自KPI,这种压力在自上而下的传递时,会形酿成打扰用户的“小聪明式”的运营透支。
对于防止企业老化,他给出了四点建议:
第一,敬畏感,特别是创始人的敬畏感
企业的收入来自于创造了更多的社会价值,这样的收入越多越好,但是收入如果来自于历史惯性,或是商业的过度挖掘,则未必是好事儿。创始人需要连结较好的敬畏感,更早的发现危机,有助于企业争取再造的时间窗。
第二,可以说真话的文化
大型企业,比较难以连结说真话的文化,那么创始人需要带头说真话。其次,员工需要有对企业理念和团队的认同度。
第三,要有能发光的带头人
能发光的人,指的是要能拿得起,放得下:拿得起是指这个人有这样的经验、资历、有对未来的洞见,团队信任他;放得下,就是指这个主将不那么在乎本身的面子,他输得起,他对产品理念的追求胜于取悦上司。
第四,组织再造
腾讯也经历了两次组织再造:2005- 2006 与2011-2012,张志东讲,“在红利期,很少有企业能够主动求变,即使到挣扎期,组织再造依然会有很多的阻力,各种既得利益的不肯意放弃,各种情绪,团队成员的各种不安”。但是时代总是在快速的转变,企业的组织结构就必需跟上时代的变革。(钛媒体编纂张霖综合报道)
以下为张志东演讲原文:前不久,我看到Keso的一篇文章“你觉得最好的时候,可能恰好是最危险的时候”。的确,一个产品或者一个公司,在获得成功之后,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:
对本身产品老化的后知后觉。
上半年在青腾大学的交流里,我谈过大团队高举高打进军新领域的误区。这次混沌创业营的交流,我想主要谈谈对产品老化的误区。
在讨论这个误区之前,先切磋一下:究竟什么是好产品?
对这个问题,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认知差距是非常大的。如果你给一家大型企业的各部门发一个调查问卷,问他们过去 5 年做了什么好产品,他们会为你列出一个巨长的清单,几个手掌都数不过来。但如果你问一个用户,你是否记得这家企业做过什么好产品,用户的回答就屈指可数了。大量的产品都会随着时间被淡忘,关进历史的过去时。
我个人的定义,好产品是在一个历史时期,比较优雅地解决一个社会的痛点。
这跟风口的概念不太一样,是优雅地解决问题,而不是靠过度的营销。它是一个比较克制的东西,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,而不是KPI最大化。好产品的价值,并不是以收入的大小、企业市值的大小来衡量的,而是它是否能较好的解决社会的痛点。
好产品容易老化做一个好产品很难,但开始偏离或者老化,却是很容易。
第一种:自我中心的膨胀
什么是“自我中心”?举个例子,电视机做到必然程度,厂商就开始不甘心本身是一个屏幕,于是,他就在电视里面塞了一堆的智能化,要成为一个家庭的中心。
DVD机厂商也不甘寂寞,在里头塞一个安卓进去,要成为一个连接中心。连投影机也这样了。结果就是桌面上是一堆要吃掉其它遥控器的遥控器,就酿成白叟家面对几个满是按钮的遥控器,都学不会如何开机看电视了。
这种自我中心的扩展,每一个厂商都认为他在给用户做更好的产品,但结果却带来了更多的困扰。这其实是将企业的欲求替代了用户真正的需求。
第二种:KPI 的变形
KPI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,特别是对一个有规模的企业,但同时它也是很容易让人迷失的工具。如果当一个产品的增长,当一个团队的兴奋,仅来自于KPI,来自上司压下来的层层压力,也许你的企业已经开始老了。
主题测试文章,只做测试使用。发布者:ADMIN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://hepingjingying.cn